人气:27 评论:0 日期:2017/4/8 13:11:44 标签:全部
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出口、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向上发展的三驾马车。鉴于全球性经济危机阴霾不散,出口陷于疲软,相当一段时间来奉行的“通过提高社会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做法显得有些失灵,由此,近几个月来中央提出新要求,认为增长不能像历史上采用过的刺激手段、改变需求侧来实现,而是“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来求得实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更是根据改革供应侧的指导思想直接开出了五张药方:那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一条扭转经济状况不佳局面的新思路。
在中国经济全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印刷理应按照中央的要求,通过改革供应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出力。
印刷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
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印刷的年产出已经从1997年的47.97亿增至2014年的10857.5亿,翻了200余倍,虽说出自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1979年的数据与出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2014年的数据在统计口径上可能存在着差异,而且2014年的产值也因为包含了印刷企业的房屋租赁收益、原辅材料买卖等一块非主营收入显得偏大,但印刷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供应侧改革对于整个印刷行业势在必行。
印刷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导致设备的利用率不足,企业获利能力下降。
按照可以见到的统计数据,仅是2001年至2012年的13年间,我国从海外引进的对开四色以上印刷机累计就达10738台,年均895台,先进设备的大量引进,一方面是大大提升了国内印刷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因为产能增速大于市场增幅,造成了设备开机率不足,休眠时长增加,企业获利能力在下降。数年前即已有海外报纸引用东莞印刷工人的话,称现在的夜间印刷厂黑灯瞎火,与以往的热火朝天判若二致。
印刷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导致产品价格不振,有些已经跌至二十世纪后十年的水准。
这几年,印刷企业的经营者总是抱怨劳动力成本上升、印刷工价却是不升反降,其实这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结果。因为产能大于实际需求,为了争得业务,就难免大打价格战,最终鱼死网破,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北京市印刷行业协会任玉成理事长早几年就指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使出版物的印刷工价已回落到1991年与1994年全市执行的工价之间,而且仍有继续走低的趋势。”他还以2009年北京印刷业625家出版物印刷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例,指出该年这些厂“实现销售86亿,利润1.93亿,利润率2.2%,同年我国工业的平均利润率是5.47%”,印刷业的获利能力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是产能大于需求结出恶果。
印刷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导致劳动者收入有限,员工流动性增加。
较低的获利能力势必造成印刷企业员工的低收入,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便是面对这几年各地政府提出的年度最低工资增长线,印刷企业也跟得有点气喘吁吁,于是员工的流动性在增加,招工难显得更为突出。为了稳住骨干员工,有些经营者不得不割舍有限利润,为员工每天提供两顿工作餐、免费住宿等各种福利待遇,尽管如此,只要行业现状得不到改变,只要印刷生产中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被渲染得过度,员工流动性强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本质解决。
供过于求的现状,决定着整个印刷行业必须开展供应侧的改革。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信息获取渠道,内容印刷企业遭遇严峻挑战
印刷业需要开展供应侧改革的另一原因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市场对内容类印刷品的需求在减少,像纸质广告、报纸这几年的下滑速度远超行业经营者原本的估计,为此,印刷业必须根据市场的这一变化开展供应侧调整。
不知何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公布数据的口径都不完全一样,因此难以列表清晰地说明内容印刷业逐年下降的情况,但即便如此,有些数据还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内容印刷业每年创造的产值和实际用纸量在发生的变化。
评论
-
管理员刚刚
暂无任何留言!